1、機制轉換加速,結構漸趨合理
為了適應形勢,我國模具行業近幾年來加快了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步伐,“三資”和民營企業已占行業主導地位,裝備水平和產品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管理有了很大進步。許多企業已應用了CAD/CAM/CAE一體化技術、三維設計技術、ERP和IM3等信息管理技術以及高速加工、快速成型、虛擬仿真及網絡技術等許多高新技術。通過各種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一年比一年多。
2、規模經濟效益,集群發展迅速
在“小而精專”的專業化不斷發展的同時,近年來,規模效應已被愈加重視。除了把企業做強做大,使規模經濟產生效益之外,模具集群生產也不斷顯示其優越性,因而“模具城”、“模具園區”、“模具生產基地”等各種集群生產形式在全國迅速發展。目前全國年產1億元以上模具的企業已有40多個,超過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已有200多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模具城(園區)”已有近50個。這些模具集聚生產基地的建設,對我國模具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重視品牌專利,加強創新研發
許多企業開始認識到了“品牌”和“專利”的重要性,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力度和能力不斷提高。長期以來模具一直處于“后方”和“被動”的地位,因此也很少有“品牌”和“專利”。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近年來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和“專利”。有些企業已認識到了創新研發的重要性,投入力度提高很快。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了解到的情況,近年不少企業在創新研發方面的投入與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5%左右,個別企業甚至達到8%至10%。
4、高新技術走俏,模具人才緊缺
模具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屬于高新技術產品的模具越來越多。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模具生產企業被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據中國模協初步統計,目前模具行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有7家,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已有近百家。
人才緊缺日益突出。雖然近年來我國模具行業職工隊伍發展迅速,估計目前已達近百萬人,但仍然跟不上行業發展需求。一是總量不足,二是素質不夠,適應不了行業發展的需求。據羅百輝調查,全國模具行業從業人員約缺口30萬~50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約占20%,目前尤其緊缺的是高素質和高水平的模具企業管理人員和中高層技術人員及高級技術工人。
5、外貿逆差增大,出口前景看好
雖然我國模具行業已經駛入發展快車道,但由于在精度、壽命、制造周期及能力等方面,與國際水平和工業先進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所以還不能滿足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在精密、大型、復雜、長壽命模具方面,仍舊供不應求。因此,每年尚需大量進口。
對外資的依存逐年增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已過6年,外貿高速發展,我國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從30%上升到70%。同時,近年來,正是外資大量進入我國的時期,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擴大和深化,外資在我國模具行業的投資也越來越多,致使對外資的依存度也逐年增大。例如廣東省是我國模具第一大省,其產能約占全國的40%左右。該省的模具產能中,外資企業已占60%左右,合資企業約占10%左右。該省模具出口約占全國的50%左右,其中由外資、合資企業出口的也占其出口量的多數。對外資和外貿依存度大,會對行業安全,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